教学成效

    教学成效

    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丨生命科学学院:培育高素质生命科学创新型人才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10-04 16:26:03 作者: 点击:

    编者按

    近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双一流”建设,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现推出“云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系列稿件,展示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共同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本期展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着87年的办学历史。1937年,云南大学设立植物学系;1938年,时任校长、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立足云南独特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展生物学研究之便利条件以及学术影响,改植物学系为生物系;1997年,学校将生物学和化学学科合并,组建生物与化学学院;2002年,生物学科重建为生命科学学院。经过“211工程”“双一流”重点学科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为特色优势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学院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150人左右,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30余人。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国家生物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有1个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9个专业博士学位、10个专业硕士学位和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

    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学院聚焦生命科学国际学术前沿、人口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等重大需求,努力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卓越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

    探索全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激发学生潜力

    生物科学专业定位为基础型,设有 “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班”“生物科学国家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 和 “生物科学普通班” 三类不同层次的班级。其中 “2.0拔尖基地” 致力于培养未来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等尖端人才;“基地和大类班” 则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练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定位为应用型,设有 “生物技术国家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 和 “生物技术普通班” 两类班级,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生物技术相关领域胜任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云南大学-清华大学2023年生物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国际暑期学校

    两个专业不同班级实行动态分流培养,采取 “普通班→基地班→拔尖班” 双向流动的有效激励机制。该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竞争意识,使优秀学生不断向上流动,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机会。

    野外联合实习

    结合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和下设的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大力推进 “本科→硕士→博士” 一体化培养,探索出本科生全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为学生提供连贯的学习路径和发展通道,有利于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培养质量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持续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学院有教职工116人,包括教授、研究员3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4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千人或海外优青2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各类人才20余人次,包括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3人、云岭学者2人、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近五年来,学院教师获批科研项目27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以第一通讯单位发表高水平文章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奖10余项。近三年来,教师出版教材7本,建设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以及2门省级虚拟仿真课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主讲本科课程《脊椎动物进化》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学院持续优化课程设置,积极探索跨学科课程融合,强化实践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一是根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增加前沿性、综合性课程,如《生命科学前沿进展》《脊椎动物演化》等;二是引入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如《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在拔尖基地开设《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加工》《高级药理学》等前沿拓展和交叉融合课程;三是增加实验课程比重,开设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如《蛋白质组学及实践》《纳米材料设计与实验》等,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2024年云南大学生物科学“拔尖计划”野外联合实习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学院积极尝试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PBL)翻转课堂等方法,提升教学效率。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开展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参与生命科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科学猜想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野外联合实习

    在考核评价改革方面,学院坚持能力导向评价,多元化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项目成果展示、小组互评等;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目前,学院90%以上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所有核心课程均实现教考分离。老师会及时向学生反馈考核评价结果,帮助学生认清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培养创新人才

    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学院持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以及云南沃森生物、云南白药等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同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云南大学是云南省生物学“英才计划”唯一培养单位

    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奖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创新创业活动及学科竞赛。2020年以来,本科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获国奖6项,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8项,获奖人数达126人,参与发表论文20余篇

    生命科学学院2024年“优秀学业奖”颁奖仪式

    2021-2024年,学院本科生升学率持续上升,分别为50%、52%、57%、63%。90%毕业生深造高校集中在“双一流”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一流科研院所,如2020级毕俊东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黄小轩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学院毕业生则主要在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环境保护、教育等领域就业,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生命科学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专业建设、育人体系、质量体系,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命科学创新型人才。

    供稿:生命科学学院

    东陆校区: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

    邮编:650091

    呈贡校区: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东外环南路

    邮编:650500

    云大本科教学

    云大招生

    Copyright © 2004- 2023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ICP备案号:滇ICP备120049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