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效

    教学成效

    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丨医学院:强基础、重实践、育医学精英人才

    来源:医学院 时间:2024-10-08 16:31:03 作者: 点击:

    编者按

    近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双一流”建设,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现推出“云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系列稿件,展示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共同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本期展示学院:学院

    1933年,云南大学开设医学专修科,1937年创建云南大学医学院。1956年,医学院从云南大学划离并独立建院。短短二十载,云大医学专业培养了我国现代麻醉学创始人之一的谭慧英、著名妇产科专家胡素秋等一批优秀的医学大家,为边疆民族地区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医学院恢复重建。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2020年,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划归云南大学,成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2021年,医学院正式招收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学院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师。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拥有我国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和教授等国家级医学教育领军人才。学院现开设1个本科专业即临床医学专业,共设有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等16个教研室,建有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80人,其中本科生205人、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40人、留学生1人,形成了“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

    以提升医学人才质量为抓手,学院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契机,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全院教师在各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坚持以党建引领带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力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完善质保体系,规范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十四五”规划中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明确加强和附属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附属医院主动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完善医学实习实践平台条件。

    近年来,学院不断规范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明确“质量标准-质量保障结构-质量保障”流程,强化质保体系在医学生培养各阶段、各课程的执行落地,形成有清晰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积极营造“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质量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教学研究,打造高水平医学师资队伍

    学院建设有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教研室,通过加强教研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在师资队伍培育方面,一是严格开展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上课准入制度,选送青年教师到知名医学院校培训学习,近三年,近1/3人次赴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进修学习,3人次参加国际iSIM课程培训,培育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大比武,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二是内培外引高层次医学人才,通过柔性引进院士、医学教育领军人才和知名医学教育专家开展示范授课,提升医学专业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实施校外名师帮扶计划,聘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医科院校名师开展授课,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对标提升计划。

    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杰青”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 3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带头人、老中青结合、青年教师为主的具有创新活力的师资队伍。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一流实践教学平台

    结合医学人才培养新理念和新医科建设要求,借鉴高水平医科院校人才培养经验,建设优化课程体系。

    当前,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生物与基础医学课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课程”为架构的课程体系愈发成熟。在现有课程体系中,一是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医优势,夯实医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打牢基础;二是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教学,拓展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培养学生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强化“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践教学,提升“临床”培养成色,完善课程实验、实习和实训环节,切实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内以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为平台,开设基本技能实验、专业技能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校外加强附属医院及其它实践基地临床教学资源建设,有效地利用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临床动手学习机会;三是逐步推进“新医科”建设,在原有医学课程体系中增设“医+工”“医+理”等融合课程,开设智能医学等新兴课程,培育“医+X”创新项目训练,提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综合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能力,推进新医科建设。

    通过培育,学院本科生申报的“医+X”创新项目“多巴胺乐园——教育背景下抑郁症互助支持网络平台“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多机械臂的人工智能医护机器人以及《视肤鉴康——皮肤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革新者》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其中,《视肤鉴康——皮肤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革新者》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铜奖。2023级本科生李安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铜奖。

    根据“小而精”的培养规模和相关特点,学院充分发挥小班教学优势,推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体现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鼓励教师应用 CBL、PBL、TBL、混合式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引入“翻转课堂”,小班教学全覆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课堂互动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学校“双一流”建设支持下,学院建有解剖学、机能学、形态学等先进医学实践教学平台。新建成的解剖学实验教学平台功能上涵盖解剖学实验教学、遗体接收和处置、标本制作、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等,硬件设施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临床医学生所获得的生均教研资源国内领先,为开展精英医学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

    深入基层一线,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

    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体,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推动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外实践活动相融合,带领临床医学生发挥专长,深入乡村基层开展“入村送健康,入户送温暖”活动。

    带领青年大学生在乡镇小学感知青春力量,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中领悟初心使命,践行青年学生时代的担当。该活动获主流媒体报道并推选为中国大学生在线“大我青春”2022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风采类优秀作品(19035件中前200名),2021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张荣宝同学因在“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活动中表现出色,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青年发展部的通报表扬。

    学院承办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定稿会,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积极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各教研室加快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选树“最美教师”,树立优秀师德师风典型案例。坚持将“红医精神”融入党建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连续三年举办“传承红医精神·助力健康中国”论坛,逐步形成“红医引领、实践结合、协同创新”的医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提高医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践性。每年清明节,学院举办致敬大体老师活动,丰富医学生思政教育形式。

    医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抓住“新医科”建设机遇,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富有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岗位胜任力的复合型医科人才为中心,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一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供稿:医学院

    东陆校区: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

    邮编:650091

    呈贡校区: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东外环南路

    邮编:650500

    云大本科教学

    云大招生

    Copyright © 2004- 2023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ICP备案号:滇ICP备120049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