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效

    教学成效

    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丨材料与能源学院:培养高素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人才

    来源:材料与能源学院 时间:2024-10-20 09:35:51 作者: 点击:

    编者按

    近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双一流”建设,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现推出“云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系列稿件,展示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共同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本期展示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

    云南大学自20世纪40年代开展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80年代以来,围绕半导体材料、非晶合金、超导陶瓷、金属氧化物敏感材料和高性能抗菌材料等开展了系列研究和应用。2015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整合能源研究院等机构成立材料与能源学院。

    面向学科前沿,面向重点产业发展,学院主动融入国家新材料与新能源战略,服务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学科、专业、队伍、人才培养建设和成果转化,建成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先进、国际有一定影响的新材料与新能源学科体系。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积累,学院形成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硕、博、博士后”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科研能力显著提高。2006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9年,获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2018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云南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1年1月,云南大学材料科学ESI排名首次进入并保持全球前1%,学科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7人,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46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89%,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54%。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名、云岭学者5人、“兴滇人才计划”入选者41人。

    目前,学院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截至2024年6月,学院总人数983人,其中,本科生469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源于原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3个专业,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权点为支撑,依托现有学科优势和基础,重点在电磁与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光电子微电子材料、新能源与环境材料三个特色专业方向下,着力培养能够在材料、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环境、矿冶与建筑工程等领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产品研发、项目咨询及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卓越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源于整合学校能源相关学科资源而设立,为更好地服务国家碳中和、碳达峰以及新能源发展战略需求,于2021年8月提出专业增设申请,并于2022年3月获批取得招生资格。专业设有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和低碳节能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着力培养在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风能、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换、碳排放与碳核算等与新能源获取、转换、存储和节能减碳技术相关领域的复合型高级科学、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近年来,学院构建“厚基础、重实践、精业务、强创造”的人才培养体系,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理念,推进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办学,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开展“产-教-学-科”融合的联合培养。

    学院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学院本科生100%全员配备专任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在思想引导、价值引领、学业引路等方面的作用。

    建立质保系统,强化协同联动,形成质量文化。学院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核心任务,以学校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运行等标准为基石,结合学院本科实际,制定20项院级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建立辩证课程体系。修订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教学质量核心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国标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为基准,持续优化学生实践实训环节的设置。

    围绕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现有实践教学基地17个,其中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基地2个,实习实训基地15个,促进材料学科工程化教育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学院积极开展“材料金相大赛”“材料显影大赛”“材料模型大赛”“材料风采科技周”等系列学科竞赛及活动,组织和融入青马学堂和“理解中国”等专题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形成材料科技融合思政教育的特色做法。

    近年来,学院立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55项,其中国家级26项、省级19项;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获奖72项;在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奖项7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奖64项。本科生参与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被SCI收录,申请专利20余项。

    学院教师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省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8项,校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1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2篇;获批一流本科课程10门,其中“大学物理-电磁学(英文授课)”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获批教育部“在线教学国际平台”首批在线开放课程2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课程获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一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示范课程。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本科生升学率逐年上升。学院2021届本科生83人,升学22人,升学率为26.5%;2022届本科生95人,升学34人,升学率为35.8%;2023届本科生75人,升学32人,本科升学率为42.7%;2024届本科生升学率51.32%,位列全校第三。

    材料与能源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云南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努力建设成为云南省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重镇、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应用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人才。

    供稿:材料与能源学院

    东陆校区: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

    邮编:650091

    呈贡校区: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东外环南路

    邮编:650500

    云大本科教学

    云大招生

    Copyright © 2004- 2023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ICP备案号:滇ICP备12004993号-2